邱博士談武學:武學中的力、勁和內勁

邱博士談武學:武學中的力、勁和內勁

16132017-04-08 08:31  95商服網(wǎng)
邱海洋

邱海洋 法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后--15801358969

邱海洋,法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后,杰出的武術科學、武術國學研究者,武術科學化和現(xiàn)代化的積極倡導者。 邱海洋博士是一位優(yōu)秀的科研人員,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邱海洋博士,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就讀于蘭州大學法律系。碩士研究生階段就在《中國社會科學》1997年第四期合作...

武術訓練以內勁訓練為核心。內勁是以意念為引導,內部臟器、組織、內層肌肉、經(jīng)絡、骨骼與外部肌肉、組織、軀干高度協(xié)調,身心一體而形成的力,是人體力量的高級表達形式,是中國武術訓練的核心,是技擊的基礎和境界的標志。各家拳派,皆追求內勁和內功。

就人體而言,勁和力本來是一回事。但是,太極拳等講究柔化、從放松入手的拳種,常要求用意不用力,把力與勁區(qū)分開來。通常把不符合拳理的局部發(fā)勁、拙力、未經(jīng)訓練的用力叫作力,而把經(jīng)過訓練的、整體性的、復合性的、結構合理的力叫作勁。

內勁是指外形上不易察覺的,以意念為引導,內部臟器、組織、內層肌肉、骨骼、經(jīng)絡與外部組織高度協(xié)調,身心一體而形成的勁力,是人體力量的高級形式,是中國武術技擊的基礎和訓練的核心。內勁是衡量武功修為的重要標準,內勁訓練就是身心合一的修煉。




中國功夫非常重視內功,重視內在的修為。重內有四重含義:


一是注重內在精神層面的修養(yǎng),重視精神的力量。內與外是相對而言的,與肉體相比較,肉體屬于外,精神屬于內。注重內功修為和內功心法,重視定力、心力、意志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注重從思想入手解決功夫的問題,在心理和意識層面融入道家和佛家得很多思想,在功夫練習方面講究“全憑心意用功夫”。





二是注重體內臟腑、經(jīng)絡、內層肌肉、內部組織、筋骨、內氣的運動和訓練。與四肢、皮肉相比,四肢、皮肉屬于外,而臟腑、經(jīng)絡、內層肌肉、內部組織、筋骨、內氣屬于內。不僅講“外三合”,即“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更講究“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三是講究勁力內外貫通,既可由內而外,也可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發(fā)動,謂之放,注重力量由內而外傳導放大效應?!皟炔粍觿t外不發(fā)”“意動形隨”,由意識、意念到內層組織,然后到外層組織,最后表現(xiàn)于四肢軀干。由外而收至內,謂之引化,謂之收。




四是武術訓練以內勁訓練為核心。內勁是以意念為引導,內部臟器、組織、內層肌肉、經(jīng)絡、骨骼與外部肌肉、組織、軀干高度協(xié)調,身心一體而形成的力,是人體力量的高級表達形式,是中國武術訓練的核心,是技擊的基礎和境界的標志。各家拳派,皆追求內勁和內功。各門功夫,招式存在差異,習練過程中只要符合內勁修煉的基本原則,都可以養(yǎng)成內功,路徑不同,殊途同歸,效果近似。



摘自邱海洋武學著作《中國武學》,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