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博士談武學:武術旋轉的基本形式

95商服網  ?  ? 來源:m.fengzhefang.cn  ? 關注:2912

(一)局部旋轉和整體旋轉


局部旋轉,是指局部肢體在肌肉力的作用下,牽引骨骼繞關節(jié)軸的旋轉。如各種形式的踢腿、旋腕、轉動關節(jié)等。人體各環(huán)節(jié)的運動就是繞關節(jié)軸的旋轉,人體走、跑、跳等動作就是通過環(huán)節(jié)的旋轉來實現的。整體旋轉,是指人體整體繞基本軸的旋轉。如前空翻、后空翻、側手翻、旋子轉體、旋風腳、前掃腿、后掃腿等。



(二)有支點旋轉和無支點旋轉


有支點的旋轉是指旋轉時身體與外界物質有接觸,接觸點構成支撐點。例如,單腳點地旋轉,就是有支點的旋轉。無支點的旋轉,主要是騰空過程中旋轉。例如,空中翻轉、推手中被對手拋起在空中發(fā)生的旋轉等。


(三)繞實軸旋轉和繞意軸旋轉


所謂實軸,即實體軸。當人體繞固定在地面上的運動器械旋轉時,器械運動學中討論過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以及有關的公式,都可適 用于剛體的定軸轉動。至于剛體內各質點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則由于各質 點離轉軸的距離和方位的不同而有差異。


械就是旋轉的實體軸。例如,體操單杠動作單臂大回環(huán),單杠就是人體旋轉的實體軸。摔跤中,常常以自己身體為實軸,形成對手旋轉。


所謂意軸,即非實體軸。非實體軸是旋轉時所圍繞的位于人體內部的某特定的直線。如果是局部肢體旋轉,這個軸是通過關節(jié)中心點的關節(jié)軸;如果是身體整體旋轉,這個軸則是人體的基本軸。武術運動中的自我保護動作,如倒地時的自動滾翻,要點就是要腦海中快速找到一個旋轉的意軸。


(四)定軸旋轉與動軸旋轉


如果旋轉軸的位置和方向相對于某一參照系是固定的,稱固定軸;繞固定軸的旋轉叫定軸旋轉。如果旋轉軸的位置和方向相對某一參照系是變化的,稱動軸;繞動軸的旋轉叫動軸旋轉,又叫瞬軸旋轉。以陀螺為例,當旋轉的陀螺定在一點不動時,就是定軸旋轉;當陀螺一邊旋轉,一邊支點游走時,就是動軸旋轉。


武術中的旋轉多數為動軸旋轉,身體在繞軸旋轉,軸本身也在發(fā)生位移。譬如說,在太極推手中,我們有時會希望通過構建一個“意軸”,讓對手繞這個“意軸”做定軸旋轉。事實上,由于對手身體會做各種形變和調整,結果往往是動軸旋轉。


(五)有支點的實軸旋轉和意軸旋轉


有支點的實軸旋轉是指人體整體繞固定在地面上的運動器械的旋轉。如體操單雙杠運動中不脫離器械握點的擺動、回環(huán)類的動作,人體的重心軌跡近似為一圓或者一圓弧。有支點的實軸旋轉在武術中并不多見。


有支點的意軸旋轉,此時,人體局部肢體或整體旋轉時所圍繞的軸是位于體內的某特定的直線,如通過關節(jié)中心點的關節(jié)軸以及人體基本軸。


人體的基本軸是以人體的總重心為原點建立的三維直角坐標系的三條軸線,即額狀軸、矢狀軸和縱軸。支點又可分為固定和不固定的兩種。


例一,武術中的掃腿、掃劍動作就屬于有支點的意軸旋轉。以右掃腿為例,支點為支撐于地面的左腳,右腿為旋轉半徑,圍繞通過軀體左側的縱軸做順時針(后掃腿)或逆時針(前掃腿)旋轉。


例二,側手翻。以兩手為支點,整個身體圍繞通過重心的矢狀軸旋轉。


例三,擒拿動作中的纏腕、擰臂,就是將對手的手、小臂甚至大臂,分別圍繞腕、肘或者肩進行旋轉,分別以腕部、肘部、肩部作為支點,以通過對手手臂的某根線為旋轉軸。


例四,跪膝。我將右腳扣于對手左腳后跟后外側,將其腳跟固定于地上,然后屈右膝,膝蓋前頂,給對手左小腿脛骨側向后外加力,使對手小腿以足跟為支點做向后外下的旋轉。由于膝關節(jié)左右活動幅度小,腳跟因外力作用固定,迫使膝關節(jié)過度內收,從而將對手下肢控制住。


例五,披身捶,撅臂。當對手以右拳向我左胸部打來時,我身體微左移,同時右轉使其右拳擦著我的胸前移。當對手右肘越過我左肩后,我用右臂在胸前攬住對手右臂,或者用右手拿住對手右腕,左肩向前撐住其臂作為支點,右肩向右后方用力。這樣,以我左肩為支點,對手右臂為杠桿,使對手右臂產生向我右后方旋轉的力矩,此為動力矩。


(六)無支點無實體軸的空中單軸旋轉與多軸向復合旋轉


無支點無實體軸的空中單軸旋轉,如翻跟斗、側空翻、前空翻、后空翻等動作,騰空后在空中連續(xù)同方向翻轉。


無支點無實體軸的空中多軸向復合運動。如體操、跳水運動中,騰空后在空中先后朝不同方向,繞不同的軸旋轉。旋子是身體在空中繞通過重心的矢狀軸在水平面內旋轉,旋子轉體屬于無支點、無實體軸的空中多軸向的復合運動。


武術搏擊,例如摔跤、太極推手中,對手被摔出后,往往形成非常復雜的旋轉形態(tài)。原因在于,一方面發(fā)力者力的結構往往很復雜,另一方面受力者身體會做各種調整,因此作為結果的運動軌跡很難預測,有時能達到玄妙的境界。


武術運動中的旋轉,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騰空后整個人體繞基本軸(縱軸、矢狀軸、額狀軸)旋轉。如前空翻、后空翻是騰空后人體繞額狀軸旋轉,側空翻是騰空后人體繞矢狀軸旋轉,旋風腳、旋子轉體和外擺蓮是人體騰空后繞縱軸旋轉。


二是以人體的某一部位為支點,與之相連的骨骼或身體環(huán)節(jié)繞該支點旋轉,如各種擒拿動作和常用的摔法等。


三是以身體支撐于地面的某一部分為支點,人體繞該支點旋轉,如側手翻、前掃腿、后掃腿等。



邱海洋武學著作《中國武學》


本文摘自邱海洋武學著作《中國武學》,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m.fengzhefang.cn/article/4501.html(轉載請保留)